徠卡顯微鏡——次生組顯微組分成因序列
沉積有機質在熱演化過程中的歧化反應向熱縮聚和熱降解兩個方向同時發展,由此構成次生顯微組分“熱解—縮聚”和“縮聚”的兩條演化路線。
在縮聚路線中,原生顯微組分熱降解的殘余物質發生縮聚,分別在原地留下均質殘余和微?;瘹堄辔铩G罢咧性@微組分的形貌和結構末發生變化,僅大分子結構縮聚程度增高,仍屬原生顯微組分范疇。后者中原生顯微組分的形貌、結構和成熟度均蕩然無存,形成了新生顯微組分微粒狀瀝青體。同時,熱解的液態產物發生運移,充填于巖石的孔隙、裂隙中或滲入晶粒之間.進而縮聚固化成均質瀝青體、浸染狀瀝青體及微粒狀瀝青體。微粒狀瀝青體屬初生中間相物質,是快速受熱的產物,在—‘定熱壓條件下,進一步生長可分別轉變成間相小球體和鑲嵌狀結構,即形成球狀瀝青體和粒狀鑲嵌瀝青體。中間相小球體進一步生長融合或被熱解氣泡穿流變形形成片狀或纖維狀結構,發育成片狀瀝青體和纖狀瀝青體。在此過程中,熱降解液態產物一均質瀝青體/浸染狀瀝青體/微粒狀瀝青體*球狀瀝青體/粒狀鑲嵌瀝青體一纖狀瀝青體,構成了縮聚路線中次生顯微組分的成因系列。在我國北方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個,成因系列的前面幾種次生顯微組分普遍可見,后面幾種組分僅偶爾見及。
熱解—縮聚路線系指原生顯微組分熱降解及熱裂解的氣、液態產物由于碳酸鹽巖重結晶作用而“包裹”保存下來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碳酸鹽巖顯微組分演化的重要持征,結果是形成具有海相碳酸鹽巖特色的顯微組分一徠卡顯微鏡一包裹有機體。包裹體中被捕獲的有機質既可能是氣、液相及混合相態物質,也可能是固態瀝青被品析解體的產物(第四章第三節)。在后續熱演化過程中,液體烴類包裹體可從液相轉化為氣相和因相,而團態包裹體中有機質的縮聚程度將會進一步增高,從而形成從流體烴類包裹體到固態有機包裹體的次生顯微組分成因系列。在此過程中,碳酸鹽巖成巖作用條件的變化會使流體烴類包裹體解體,烴類被釋放出來再次發生運移(第八章)。此外,原生顯微組分可被碳酸鹽巖重結晶過程中的晶析作用所解體,進而通過晶包作用直接形成固態瀝青包裹體。徠卡顯微鏡
需強調的是,次生組顯微組分的成閱序列并非等同于樣品的成熟演化序列。因為次生顯微組分的形成極大地受到原生顯微組分類型和受熱速率的影響,在同一樣品中往往可以同時見及幾種次生顯微組分,在成熟度不同的樣品中可以出現同類次生顯微組分。Ja.cob(1989)也曾指出,“英普遜焦瀝青”的光學結構與變質程度沒有明顯關系。
徠卡顯微鏡——次生組顯微組分成因序列文章由編輯http://www.cnnoptics.com/